在《物业管理条例》之外,如何给物业企业提供的服务划定标准,让业主享受服务时明明白白,评价时有理有据。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6月24日从云南省住建厅获悉,《云南省物业服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已经在省住建厅官网发布,并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导则在给出相关标准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少亮点、特点。比如:对电动车的管理、新能源汽车的管理都进行了明确。
不同物业岗人员需分类统一着装
原文:专业技术岗位操作人员按规定持有专业岗位证书,包括消防监控人员、电梯养护人员、高低压电工、二次供水设施维护人员、电焊工等,不同岗位服务人员分类统一着装,佩戴工作标志。
点评:一些物业企业现在连统一的工作制服都没有配备,进小区一看,工作人员各自着装。要求分类统一着装,佩戴工作标志将大幅提升物业形象,督促、促使物业按岗位做好服务工作。
违章搭建要及时劝阻制止并报告
原文:对房屋共用部位使用需符合规划设计和消防要求,发现擅自改变用途或违章搭建的,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并向项目所在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点评:一些小区一楼住户将公共绿化带圈占,搭建后变为私用。有的物业对此进行了干预和上报,也有物业睁一眼,闭一眼,保持沉默。现在明确应向项目所在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规范安装把高空坠物管在前面
原文:封闭阳台、外廊及户外防盗网,晾晒架、遮阳篷安装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和(临时)管理规约的约定,未经审批严禁安装。经物业企业审批安装的需要手续齐全,样式规格,色调协调。空调室外机安装位置统一,冷凝水集中收集,户外防盗网,晾晒架等安装牢固,管线整齐,美观大方。
点评:现代建筑大多以高层为主,这就涉及到高空坠物的安全管理。防盗网,晾晒架、遮阳篷、外挂空调等如果不按照规范安装,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和后果都将十分恶劣。该规定强化了这方面的管理。
让新能源汽车使用起来更便利
原文: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积极支持配合新能源汽车自用充电设施的安装。建立新能源车辆管理停放和充电安全管理制度,有专职人员对新能源车辆进行停放管理和对充电安全进行巡视检查和管理,对新能源车辆管理停放和充电安全出现的问题有应急处理措施。
点评: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文件,在新建小区停车设施中需配建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但在既有小区,业主要购买新能源汽车,在哪充电、收费贵不贵却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甚至一些小区的车位只卖不租,让一些想自行安装充电桩的业主无所适从。这个规定的设施,明确了物业企业的相关职责,以及相关安全管理。
消除电动车充电引发的火灾隐患
原文:电动车严禁乱停乱放。绝不能进楼入户,绝不能违规充电,绝不能停放在楼梯间。一经发现,物业服务人员应当劝说和制止。对电动单车停放棚的消防安全要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提示业主自行检查电动单车的蓄电池和充电器的老化破损情况,如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更换,并禁止在公共停车场内进行停放充电。通过对小区电动单车停放安全和充电安全的检查,消除小区电动单车充电引发的火灾隐患,保证业主居住环境安全。
点评:因电动车不规范停放和充电引发的火险事故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在昆明也酿成过多人伤亡的事故。目前,对这块的管理主要由消防部门在督促落实,导则明确物管职责后,可禁止有蓄电池和充电器的老化破损情况的业主在公共停车场内进行停放充电,消除小区电动单车充电引发的火灾隐患,保证业主居住环境安全。
保护美好生活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
原文:引导业主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实行分类管理,日产日清。定期对儿童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制定并实施在公共区域引导和规范宠物活动的公众制度。
点评:昆明已被列入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城市,要求在2020年底前,试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导则的实施,将让全省各州市县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向社会宣传垃圾分类思想,保护美好生活环境。
利用公共部位经营不能一意孤行了
原文:物业收费,要有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公示制度,利用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的,应当征得业主同意,并定期公布收支情况。
点评:在大量采访中发现,有一些物业企业不对小区收费及用途进行公示,对利用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等更是物业自己说的算,今后看来,物业企业想要一意孤行,不征求业主同意是不行了。
业主不住小区也要交纳物业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