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踏入物业管理行业,这20多年来,曹阳一直致力于行业研究和行业“创造”。他写出了中国物业管理实际意义上的第一篇理论文章,主持编写出了第一本以质量为主题的物业管理著作,开讲了中国物业管理企业经理持证上岗的第一课,主持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独立的物业管理专业研究机构——深圳物业管理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他还先后发表各类论文、论述文章1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书籍20余部,主持完成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其研究成果为我国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首届深圳社会组织风云榜评选中,他带领的深圳物协获得“十大杰出贡献社会组织”,他个人入围“十大社会组织功勋人物”。在2009年由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时代人物》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盛世中华普天同庆——庆祝共和国六十华诞大型主题活动”中,他被授予“共和国六十年建设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他还同时担任广东省物业管理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和深圳市知名品牌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作为行业最忠实的守护者,这一路走来,曹阳都经历了什么?他又是如何以奋斗者的姿态致敬这个时代的呢?
01
大胆跨界,超越不可能
对于物业管理,曹阳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半道出家。其实在进入这个行业前,曹阳已经在老家做到了一家医院的副院长位置,且已具有高级职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特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正热火朝天的搞建设。出身“红二代”,自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且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抱负的曹阳,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内心也开始蠢蠢欲动,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92年,伴随着邓小平南巡的步调,曹阳来到深圳,在考察完深圳的医疗市场后,他一点也兴奋不起来,据曹阳回忆,“当时深圳的医疗市场并不景气,这个不景气指的不是不好,而是因为深圳这个城市太年轻,充满活力,人们的平均年龄二十出头,身体状况整体良好,对医疗的需求并不高。”曹阳看到这种状态,他毅然决定转行,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结缘物业管理。
从医务人员到物业管理,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行业跨度令人匪夷所思、捉摸不透,但曹阳却感无尽的新奇,他身上的潜能也很快被激发出来,并在整个行业发出耀眼的光芒。
初入物业行业,他隐瞒之前的工作经历,从一家物业公司的办公室文员做起,用27天时间做到了办公室主任,又用六个月时间做到助理总经理。20多年后的今天,曹阳仍记得,当年同事们得知他的“副院长”和高级职称身份时那种惊讶的表情。
很快,曹阳在物业管理行业就有了第一份成果,在全国物业行业率先提出和论证导入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即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和保证模式。这一模式在当时为我国物业管理规范质量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他所主持编撰的《物业管理ISO9002质量体系与管理实务》也成了行业热门工具书和很多质量体系认证咨询公司的模板。
而另一项让曹阳颇为自豪的成果是物业管理收费理论研究。那时行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市政府在价格体系的定位上虽有“低于香港、高于内地”的原则性指导意见,企业在确定物业费上都是自行摸索,然后报请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曹阳在调研了几个项目的管理费标准后,发现确定的理由和依据并不十分充分。“如果把医院后勤部当成物业服务企业,把科室当成业主,再去“以支定收”,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根据这种思路,项目很快确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物业费价格。而曹阳的这种做法很快得到了物价局的认可,并建议在全行业推广。这种探索也为曹阳后来撰写《高层楼宇全成本核算法编制物业管理费》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这篇文章不仅在深圳首届物业管理研讨会上荣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更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实际意义上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1995年,曹阳跳槽到另一家更大的公司担任项目经理,当时恰逢创优,而根据考评标准,迎检要准备非常多的资料,如何规范创优迎检资料的问题引起了曹阳的思考。通过研究,曹阳最终探索出了“逐一分类、四级编码”的方法。考评专家需要什么,都可以根据编码快速找到。他也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一年内通过区、市、省和全国四级严审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大厦的创建。之后,这套迎检方法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规范物业管理行业考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也从项目经理被晋升为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