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给你提供最大化的资源变现渠道。
联系:184-110-75616 李经理
电梯维保的乱象与真相
什么样的维保能起到真正的安全保障作用?这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单素敏/北京报道
近期,由于“电梯事故”频发,电梯维保单位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2015年7月30日,杭州市下城区新华坊小区发生电梯致人死亡的惨剧,随后下城区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电梯事故技术鉴定小组出具了鉴定结果,“维保单位对电梯维保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也基本上是目前已知的各类电梯事故报告中,最常见到的说辞。
然而,在某特种设备检验部门专家周伟(化名)看来,“维保不到位”的说法本身存在标准模糊的问题。
“没有按要求维保属于维保不到位,那按规定维保了,但是维保项目与要求里面没有涉及到引发事故的那项内容,烘干,算到位还是不到位呢?”周伟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疑惑。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高级顾问孙立新在一篇文章中已经提供了这样的案例。“某特检技术机构”对检验合格、正常维保、通过了2015年开始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排查的123部电梯进行制动能力抽查,发现仍有8部电梯制动力严重不足,占抽查总数的6.5%。
“我询问过当事电梯检验员与电梯维保员是什么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制动力检测要求!”孙立新在文章中透露。
“正常维保的电梯尚且如此,而不到位的维保背后,则充斥着使用单位为省钱不维保、维保行业低价竞争、维保质量难保证等种种乱象。”一位有20多年电梯维保经验的电梯厂商王明(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作为在中国平均每天有超过两亿人乘坐的一种特殊交通工具,电梯能否安全运行,维修保养毋庸置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但是什么样的维保能起到真正的安全保障作用,在《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过度维保的副作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将电梯维保分为半月、季度、半年和年度4种,业主社区,并分别列出了不同维保内容与对应要求。
其中,半月一次的日常维保项目包括机房、滑轮间环境保持清洁、门窗完好、照明正常,手动紧急操作装置齐全并在指定位置,曳引机运行时无异常震动和异常声响等28条。季度的维保要求除符合半月维保要求之外,还有13条专门内容,半年和年度的维保要求以此类推,内容逐级增加。
对于目前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维保单位低价竞争问题,王明给本刊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北京10年前大概一部10层电梯一年的维保费在8000~10000元,现在反而都在8000元以下了。”
本刊记者随机致电两家北京的电梯维保企业,被告知一年的正常维保在5000元左右,具体价格还可以再谈。
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电梯的维保价格却在下降呢?
“以前电梯维保是个新行业,企业数量没那么多,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再加上那时候电梯故障率高,维保企业即便在人工上不挣钱,零部件更换也是有利可图的。但是现在电梯本身质量可靠,不需要经常维修更换部件,维保单位就失去了一部分收入来源。当维保工作被简化为做做清洁、打扫就可以的时候,收多低的钱都有人愿意干,大不了连清洁也走过场。”王明说。
另外,由于不做复杂的维保项目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来问题,所以一些取得维保资质的单位就可以招募价钱较低的学徒工挂靠,而不是持有正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专门技术人员。
,曦聚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