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解难题 创新监管保安全
——南京成为全国首批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试点城市一年回眸
12月5日~6日,全国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试点现场会在南京召开。
2016年,质检总局印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通知,并于2017年初,提出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工作要求。南京市以卓有成效的电梯监管工作及日趋成熟的96333电梯应急处置技术等资讯化管理经验,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城市。
“十二五”以来,南京市电梯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年均15%以上,每年新增电梯9000台左右,截至2016年底,电梯总量达7.6万台,每天乘梯超过1000万人次。在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困人故障率平稳下降,安全状况总体稳定,电梯安全工作投入持续加大,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在此期间,南京市出台了全国第一部电梯安全地方法规《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首批建成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成为国家电梯物联网示范城市,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全市电梯定检率达到99.7%。
与此同时,电梯监管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电梯数量高速增长;安全监管涉及多个环节;大部分物业及维保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投入不足,管理不严;人民群众对电梯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电梯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试点工作开展近一年来,南京市质监局按照质检总局和江苏省质监局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以质量提升为目标,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利用市场化和资讯化两种手段,完成了“物联网+按需维保”“自我声明+信用管理”“保险+服务”“应急+监管”4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7年12月5日至6日,质检总局在南京召开全国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试点现场会,进一步推进安全监管改革创新,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工作。
□ 张 艳
推进资讯公开共享
强化社会监督力量
资讯公开能够使安全责任主体在更广范围内受到监督,实现企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有机统一。
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电梯安全监管状况;通过报纸、微博、微信每月发布96333电梯应急处置报告的基础上,今年,南京市质监局连续推出“南京电梯”微信公众号和电梯电子身份证(二维码),搭建面向全社会的、便捷的资讯交流渠道,进一步推进资讯公开共享。市民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扫描南京电梯二维码或者输入96333铭牌上的6位识别码,获取乘用电梯的设备资讯以及维保、检验等情况,随时随地了解电梯监管政策和电梯服务信息,对遇到的电梯问题进行投诉举报、获得一键救援、保险理赔申请等多方位的电梯质量安全服务。这大大提升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度,让市民真正走进电梯安全监管工作,获得作为电梯使用者和所有者的主人翁感,从而形成社会监督力量,推进南京的电梯监管工作。
今年,南京市质监局积极引导全市72家三星级以上电梯维保企业提升质量服务标准,制定了高于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维保服务标准,内容包括维保周期项目、困人救援到达时间、故障投诉响应时间、故障停梯率、重大修理周期、备品备件供应保障情况和整机设计寿命等在内的诸多指标,并在南京市质监局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南京电梯”微信公众号上向社会公开承诺。目前,参与标准提档承诺的维保企业占全市电梯维保企业数量的50.3%,所维保的乘客电梯数量占全市乘客电梯数量76%。引导将维保标准自我声明指标纳入维保服务合同,促进电梯使用单位结合星级和标准声明选择优质的维保企业,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实现优胜劣汰。此外,25家电梯制造企业分公司也在国家规范要求之外向社会公开其主要零部件价格,接受全社会随时查询和监督。
加强电梯源头管理
构建联动共治网络
2017年,南京市特种设备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完善质监、发改、房产、卫生等15个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为强化源头管理,南京市质监局与招投标部门联动,依法将维保星级、原厂维保、物联网监测等内容纳入采购和招标电梯的竞争条件或者投标企业的信用报告,累计对全市1.7万台电梯的招投标进行了源头把控。南京市物业管理部门将南京市质监局发布的电梯安全隐患通报和行政处罚结果,作为物业公司信用“红黑榜”的“输入项”,推进企业优胜劣汰,目前有3家物业企业因受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通报或行政处罚,被纳入物业黑名单,限制业务开展。南京市质监局与房产、卫生部门联合发文,深化住宅小区、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电梯专项治理,加强行业监管;同时,指导相关区政府开展电梯专项整治,明确电梯监管链条中住建、质监、街道等各部门责任和分工,形成区政府统一领导、质监部门业务指导、区内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电梯监管有效机制。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央企物业管理托管,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物业服务费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招标代理等一条条服务面向全国各省市组建特许经营 连锁服务公司。
合作咨询电话:184-110-75616 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