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年初,万达集团已经在北京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HG)签订合作协议,万达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同年7月3日,万达集团在昆明投资500亿元,打造世界级医疗及大健康资产园。王健林直言,5年以内,医疗将成为万达新的支柱资产。
万达集团对医疗的布局继续用轻产业战略运营,选择与专业的医疗团队或医疗集团合作,其发挥它固有的商业地产运作思路——通过收租金的方式,此时的万达大健康集团将成为一个平台。
不久前,万达新成立大健康集团的消息,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这是继万达商业、万达文化、万达网络、万达金融之后,诞生的另一名万达新成员,预示着万达在战略层面已明确了重点发力大健康资产,轻产业运营,也解答了近期万达海外并购受阻,国内产业出售的产业腾挪疑惑。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从房地产转型大健康行业的企业有30家,包括万达、万科、保利、恒大等。而万达作为地产行业的老大哥,转向大健康行业,是中国地产行业的一个转折点,也从侧面证明房地产行业的红利期正在消融,全国企业公司信用征信管理平台,而大健康资产的未来充满想象。
此前,中商资产研究院发布了一组数据,随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和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至2021年,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总额预计增至88368亿元。
面对偌大的医疗市场,万达在新成立大健康集团后,又将如何瓜分万亿的医疗市场份额?轻产业战略又将如何应用于大健康行业?擅长商业地产运营的万达,面对壁垒高的医疗行业,又如何破冰?其他地产商转型方式有哪些?
1440亿涉足医疗,从医疗事业部到大健康集团
万达集团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和债务转让给融创,作价295.75亿元。同时出让的还有76个酒店,价值为335.95亿元。
虽然万达集团的“去地产化”还没有彻底完成,但是也在马不停蹄地布局大健康资产。换句话说,除了地产商业以外,医院板块正在成为万达对外的另一张名片。
日前,在“2017冬季达沃斯”年会上,王健林表示,中国医疗领域已经对民营企业开放,并且允许外国医师到中国执业,国内的医生也可以经过批准后私人出诊,增加自己的收入,这些都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万达集团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中国有几百个大型商业中心和建设团队,有这个能力和底气转向大健康领域。
早在2016年年初,万达集团已经在北京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HG)签订合作协议,万达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IHG运营管理并使用IHG品牌。据了解,IHG是全球顶尖国际医疗集团,成立于1978年,总部设在英国,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管理450多个医疗项目。
据悉,中文名为“英慈万达国际医院”的项目在上海拥有床位1000张,投资80亿元;成都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500张,投资50亿元;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200张,投资20亿元。三座医院均按照国际顶尖标准设计建造,IHG将确保三座医院的运营通过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等国际医疗机构认证。
对这一投资,王健林表示,引进国际医院是万达在中国的创新,满足高端人群对健康医疗需求的同时,也使所在城市医疗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带动中国高端医疗水平提升。
2017年4月6日,万达集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协议将耗资700亿元,打造一座世界级的医疗资产中心。该医疗资产中心将规划A和B两个区域,A区是综合医院区,万达将负责引进2家国际顶级的综合医院和8家国际一流的专科医院。B区是医疗资产园区,将引进30家与医疗相关的企业。
此外,万达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90亿元,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开设300家牙科诊所。
同年7月3日,万达集团在昆明新签约三个投资项目,其中万达计划在昆明市投资500亿元,打造以医疗、健康为核心,兼具体育、养生、度假、商业、商务、居住等功能的世界级医疗及大健康资产园。
截止目前,万达在医疗资产的总投入已累计1440亿元。而恒大地产、绿景控股、世荣兆业等房地产企业进入医疗资产。
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地产与医疗行业高度的粘合性,成了众多地产企业纷纭进入医疗行业的关键因素——地产项目需要医疗配套项目锦上添花;现有公立医院资源紧缺,看病难看病贵的大背景下,具有地产资源的企业投身医院项目的建设,可以说是具有先天优势。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央企物业管理托管,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物业服务费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招标代理等一条条服务面向全国各省市组建特许经营 连锁服务公司。
合作咨询电话:184-110-75616 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