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湘离世,新鸿基这场拉锯近10年的争产沉疴,在经历长兄入院、二哥锒铛入狱、第二代“兄弟情”起伏动荡后,第三代成员走向台前,似乎正引导家业往“和气”的方向发展。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帝国集团主席、新鸿基地产(00016,HK)前主席郭炳湘10月20日上午在医院病逝,享年68岁。
新鸿基在业内是许多公司的榜样,其中就包括万科创始人王石,万科第一个跟随的目标就是这家香港房企。王石曾说:“万科曾跟随新鸿基,物业,定期参观他们的楼盘。比如,我们的物业管理好,有一个品牌叫万科汇,就是跟新鸿基学的。”
在2000年万科管理层重新选择大股东时,王石甚至一度在华润与新鸿基地产之间徘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新鸿基的内地商业项目有北京APM、上海国金中心、上海环贸广场、广州IGC商场和广州天环广场,而规划和在建的项目则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和南京,如上海徐家汇国贸中心ITC、南京国金中心IFC、上海莘庄天荟。
根据福布斯实时排行榜,郭炳湘身家总值78亿美元(约600亿港元),为全球富豪榜第199位,在香港富豪排行榜名列第10位。
新鸿基:第三代接班人接管内地业务
几天前的10月16日,发酵了整整一个月的香港山顶文辉道超级豪宅项目,出乎意料地迎来流标,新鸿基今年的第二个“地王”项目计划暂告失败。与新鸿基一同失意的,还有长实集团、恒基兆业、嘉华国际,以及九龙仓、新世界、中海、信和置业联合体。
9月29日,新鸿基联手爱尔兰开发商Ballymore,买进伦敦金丝雀码头超高层住宅开发项目,价值10亿英镑(约102亿港元,90亿元人民币)。
而5个月前的5月15日,新鸿基以252亿港元拿下今年香港首个“地王”启德地1F区1号底盘的新九龙内地段第6568号用地,总面积约16556平方米,最高可建楼面面积131495平方米,未来预售价格将超过每平方米30万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新鸿基地产副董事总经理雷霆彼时对外表示,未来将投资400亿港元开发该地块。
在香港,坊间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不拥有一套新鸿基的物业,都算不上是香港富豪。”
1972年8月23日,新鸿基以“新鸿基地产”名义在香港上市。1981年底,新鸿基的市值在9年内增加10倍,成为香港股市中第四大地产公司。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高的地产公司。郭家兄弟经营新鸿基20年,公司市值达2000亿港元,产业比他们接班时增长近8倍。1993年,新鸿基借助与北京东安集团合作开发新东安广场进入内地商业地产,并由此打造了内地首个商业项目北京APM。
新鸿基在业内是许多公司的榜样,其中就包括万科创始人王石,万科第一个跟随的目标就是这家香港房企。王石曾说:“万科曾跟随新鸿基,定期参观楼盘,比如我们的物业管理好,有一个品牌叫万科汇,就是跟新鸿基学的。”而在2000年万科管理层重新选择大股东时,王石甚至一度在华润与新鸿基地产之间徘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新鸿基的内地商业项目有北京APM、上海国金中心、上海环贸广场、广州IGC商场和广州天环广场,而规划和在建的项目则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和南京,如上海徐家汇国贸中心ITC、南京国金中心IFC、上海莘庄天荟。
新鸿基2017财年年报数据显示,其在内地的项目总租金收入已达33.21亿港元,同比大幅提升12%,成为集团总租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三晋国际招标,新鸿基在内地的土地储备达82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地产项目占据1/10左右。
不同于内地房企热衷的高周转打法,港资房企向来中意“不紧不慢”地开发并通过土地增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正是因为如此,相比内地头部房企动辄千亿的销售额,港资房企的物业销售额或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港资本就有自己的节奏。从财报看,截至2018年6月30日,新鸿基地产可拨归公司股东溢利为499.51亿港元,较去年417.82亿港元增加81.69亿港元,上升19.6%。雷霆表示,2018/2019财年有信心在港实现425亿港元的销售目标,若算上内地项目,下个财年销售目标为470亿港元。
与积极扩大本土市场不同,港资房企如今征战内地已稍显保守和谨慎,但内地物业投资收入却持续增长。这或许与港资房企已经进入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接班人有关。
如今,新鸿基的第三代——执行董事郭基辉已经接管公司在内地的业务,他在初入华南市场时曾感叹“在内地拍地越来越难”。而这位低调少帅的最新动向,是10月16日增持新鸿基地产64万股,每股作价102.9港元。
郭炳湘:豪门内斗后自立门户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央企物业管理托管,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物业服务费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招标代理等一条条服务面向全国各省市组建特许经营 连锁服务公司。
合作咨询电话:184-110-75616 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