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的一个普通决定,肖善鹏离开了外企,加入中国移动研究院,也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新价值。顺利完成TD-SCDMA演进路线评估工作是他的第一个“小成就”,也让肖善鹏以拼搏之姿,赢得认可,并逐步脱颖而出,出任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一职。
时光荏苒,在经历了3G时代的坚信,4G时代的拼搏,如今面对5G终端的极限挑战,肖善鹏重新出发。“用旧的思维预期新的终端发展很难,未来5G终端的发展道路依然会荆棘密布。即使如此,我们也要赢得这次重大挑战。”肖善鹏坚定表示。
坚持带来的“小成就”
2008年的夏天最为炽热。这一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赛场上努力拼搏的中国运动健儿们为中国赢得51块奥运金牌,荣登金牌榜榜首。也是这一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这一年也是肖善鹏来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第二个年头,主要负责评估TD-SCDMA演进路线。
“通信行业一直讲究标准化和规模化。”肖善鹏指出,“1998年的‘香山会议’上,中国政府确定向ITU提交TD-SCDMA提案,迈出了中国移动通信史上关键一步。十年后的2008年,TD-SCDMA面临的商用风险很高。对于我们从事通信技术研究的工程师来说,挑战很大。”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经营TDD频谱的道路必须成功。”在此背景下,压在肖善鹏身上的担子就更重。“在美国开会时,我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这种压力。我们做标准要求与FDD阵营一起做,坚持要与FDD同步发展。但国外FDD阵营非常强大,从来不认为TDD可以成功,因而一再敷衍,不愿意投入研发资源。这个时候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就显得很重要”。于是,肖善鹏的身影出现在各个标准大会上,国外的同行看到他会说,“TDD guy is coming”。正是这个“轴”劲,让他也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现在回忆十年前的往事,肖善鹏显得一片云淡风轻。而背后,是他和中国移动十二载的坚持。“当初我被国外同行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为什么要做TDD这个标准。”对此的答复,肖善鹏总是斩钉截铁的回复,“中国移动需要!” 正是这种坚持与中国移动的资产影响力,TDD做成功了,不仅扭转了中国移动被动的局面,也影响了其个人的一生。
平台决定不同的价值
历史浩渺入宇宙,个人渺小如微尘。肖善鹏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强调,个人是非常渺小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平台才是决定价值的主要因素。
《当幸福来敲门》的男主角起初仅是个聪明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在更换平台后,他寻找到人生的价值,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十二年前的一个偶然的决定,肖善鹏离开了外企,加入中国移动研究院。“在外企工作这段时间,主要是进行本地化支撑,难以接触核心技术。来到中国移动研究院后,一直都在从事移动通信领域核心技术研究,所以工作也时刻充满激情。”
如今,肖善鹏已经身居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职位。虽然在工作中“轴”,他在生活中却很佛性。日常的肖善鹏喜欢人文历史类的读物,而且涉猎广泛。
在中国移动通信史上,肖善鹏和众多的科技工作者一道在通信标准化工作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续的中国移动通信标准开启了大跨步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发展也迎来了真正的腾飞。
“物超人”背后的价值挖掘
随着5G的到来,万物互联渐近,物联网无疑成了最火的关键词,带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业界预计到2020年将有260亿台物联网设备,市场价值将达3000亿美元,未来将有望达到万亿美元级别。从2017年开始,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大连接”行动,深度拓展物联网市场,目前很多地市都陆续取得了“物超人”的良好示范效应。
针对物联网模组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各模组厂商的模组产品在接口、尺寸及封装方面各不相同,造成了物联网市场碎片化严重、兼容性低、缺乏规模效应等问题。肖善鹏表示, “中国移动在技术方面积极推动NB-IoT通用模组的标准化工作。通过定义标准的接口、统一的尺寸、通用的封装,构建物联网通用模组体系,从而大幅降低物联网应用开发和部署门槛。行业客户可以结合自身应用需求从标准化的物联网通用模组体系中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直接进行终端集成,避免了定制开发带来的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易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物联网终端研发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