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家红筹分拆H股的物业服务企业,加之两大股东雅居乐和绿地的背书,雅生活(3319.HK)自去年2月上市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上市一年后,全国企业公司信用征信管理平台,这家“物业新贵”也向股东交出靓丽成绩单。
3月18日,雅生活发布上市首年业绩,其在2018年实现总收入约33.8亿元,同比增长91.8%;毛利12.99亿元,提升118.4%;股东应占利润为8.01亿元,同比增幅达176.5%。同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上升446.5%至48.1亿元。
经考虑业务发展需要及股东回报后,雅生活董事会建议派发2018末期股息每股0.15元(税前)及特别股息每股0.15元(税前),即年度股息每股0.30元,派息比率为50%。
这份成绩单也让雅生活对去年上市时立下的2020年营收达到100亿元的目标充满信心。业绩会上,雅生活董事会联席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黄奉潮称“2018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2019年的业绩还会有双位数的大幅增长。按照目前的营收规模,到2020年的时候应该是有将近100亿的营收。”
雅生活首席财务官李大龙认为,规模的扩张为未来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年底公司储备面积接近9000万平方米,未来储备面积也有大幅度的上涨,储备面积也会带来收入上的增长。”
上市以来,雅生活也在不断地攻城略地,在资本市场频刷存在感,对多个区域性龙头物业企业完成重大收购。2018年4月及8月,物业,雅生活分别收购南京紫竹物业、京基集团旗下物业公司。今年1月和2月,又分别斥资1.34亿元和1.14亿元收购了新三板物业企业青岛华仁物业、黑龙江龙头物业企业哈尔滨景阳物业。
截止2018年年底,雅生活总在管面积达到1.54亿平方米,同比上升76.3%,而总合约面积则达到2.46亿平方米(含年后收购)。值得注意的是,透过第三方拓展及收并购的合约面积超过了来自两大股东雅居乐及绿地的面积。
具体来看,在管面积方面,来自雅居乐及绿地的占比分别为34.9%和3.4%。总合约面积方面,来自两大股东的物管面积占比仅为37.5%。
事实上,虽然背靠两大股东,但早在去年初招股时,雅生活就有意不依赖这“两棵大树”。彼时,管理层表示“希望未来第三方的占比达到80%以上”。而经过上市首年的“买买买”,这一目标有望提前达成。
未来,雅生活仍将延续过去的收购步伐。李大龙表示,“现在经济周期处于低谷的窗口,雅生活去年完成了IPO,能够进行融资,具有一定的资金优势,在2019年我们在进行区域布局、业态布局时,会争取完成一些行业重量级的收购,在经济周期的底部完成资产的拓展和布局。”
不过,雅生活同样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司也注意到收并购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最近上市的物业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公司的收并购还是以资产布局为主,不一定拼价格,我们主要是看在资产上有没有协同性,投后会不会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李大龙称。
除了向外的扩张,雅生活同时发力向内的深耕。除了基础物业服务,雅生活不断延伸增值服务资产链,物业,围绕人、房、车、公共资源构建以家庭消费为核心的小区经济生态圈。2018年12月,雅生活对现有业务线条进行全面梳理,形成物业服务、产业管理、社区商业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社区商业包括地产服务事业部和社区经济服务事业部两个板块,前者主要包括地产营销服务,后者则为验房服务和前期介入服务。黄奉潮表示,“通过这样的服务,让我们的资产、服务形成了完整的资产链闭环,可以从业主和物业的角度帮开发商把握房屋的质量。”
黄奉潮还透露,2019年雅生活还将在公共建筑类物业上发力。具体包括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机场、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
关于未来发展,黄奉潮称将在区域及业态布局上发力, 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京津翼等城市群,强化规模效应,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延伸价值链进行全资产布局,维持高质量的、均衡的发展。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央企物业管理托管,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物业服务费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招标代理等一条条服务面向全国各省市组建特许经营 连锁服务公司。
合作咨询电话:184-110-75616 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