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以“创新引领变革 效率驱动价值“为主题的2018第三届中国国际物业管理高峰论坛在成都通威国际中心举办。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等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物业领域顶级专家、领军企业家以及行业精英愈800位重磅嘉宾齐聚蓉城,围绕行业管理质量升级、服务效率提升、商业模式创新、智慧社区建设、物业管理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分享行业新智慧,激发行业新动能。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中航善达股份有限公司、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正林受邀参加论坛并作《标准领跑未来》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近年来,标准化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此前国务院印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将标准化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因此,物业管理行业也应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标准化建设路径,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行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这两年,标准化改革如火如荼。为全面落实中央精神和各项标准化改革举措,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深入总结标准化法实施近30年的经验基础上,新《中国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应运而生。新法于2017年11月4日修订通过,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四个变化与物业管理行业息息相关:
一是扩大标准范围至服务业。将制定标准的范围由原法规定的工业产品、工程建设和环保领域扩大到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等领域。
二是整合强制性标准为一级。将标准层级由原法的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级,明确强制性标准文本免费向社会公开,并推动推荐性标准文本向社会公开。
三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原法没有团体标准这一层级,新法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鼓励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改变了标准由政府单一供给的一元结构。
四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原法规定企业的产品标准必须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新法规定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鼓励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或服务标准通过统一平台向社会公开,由单方的政府监督,变为全社会共同来监督,体现共治。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的国家标准体系情况。我国标准主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工业领域标准占总数的73.5%;农业领域标准占11.4%;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领域标准仅占15.1%。而从资产结构来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为51.6%,连续5年在三次资产中领跑,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拉动全国GDP增长4.0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服务业标准占比与服务业在资产结构的占比严重不符,而物业管理行业国家标准数量尚为零,我们行业在标准化道路上大有可为。
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下物业管理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可以说,从发展战略来讲,标准化是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和必然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标准是物业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标准可以促进行业规范性发展,助推供给侧改革和行业转型升级,还可以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第二,标准是物业管理行业治理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应发挥标准对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作用。第三,标准是应对物业管理市场监管改革的有力抓手,尤其在企业资质取消之后,应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来规范行业从业规则、服务质量和评价等,充分调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性。
坚守——物业行业标准化的定位、原则和方向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物业服务标准,这是大家迫切关怀的重要问题。服务相对于有形产品来说,制定标准更难、实施推广也更难。总的来说,我们在制定和实施物业服务标准的时候,要把握好以下五点指导思想: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央企物业管理托管,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物业服务费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招标代理等一条条服务面向全国各省市组建特许经营 连锁服务公司。
合作咨询电话:184-110-75616 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