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在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工作期间,曾经因为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被安排上过央视的《焦点访谈》。知道这个节目家喻户晓,有深度、锐度,贴近百姓生活,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百姓的重视和广泛关注,也正因如此,对《焦点访谈》多了一份敬重。所以,当看到前不久《焦点访谈》把话题聚焦在了《老小区来了新物业》时,作为物业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期节目讲的是北京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一批老旧社区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后呈现的崭新面貌和业主们的切身感受,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再次让公众对于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专业价值和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社会柔性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养老等工作,国家层面不仅把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了公共议题,更作为了政府的施政重点。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社区专业服务的提供者,这两年在各地政府的指导和组织下,成为了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协助者,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不仅参与补齐社区治理的短板,而且能够助力社区治理的完善,是良好社区治理的助推器。诚如《焦点访谈》所强调的,专业的有温度和厚度的综合物业管理,解决了老百姓积忧多年的堵心事、烦心事,看起来是小事,但影响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让老百姓快乐,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维护和建设好幸福社区的积极性,这是一本很好的民生账、民心账。
各地正在探索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基层治理体制,让我们看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已经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给物业服务企业如何处理好与政府、协会、企业、业主、街道居委会等各方关系,如何协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物业服务企业要善于抓住机会,实实在在,不怕麻烦,创新管理,精准施策。依托社区治理的大势和平台,一方面争取最大限度分享相关的政策红利,另一方面借助此次机遇和多方面的力量,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一是,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就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进行调研时强调,“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以党建为引领,体现了中国特色。武汉等城市在“红色引擎工程”中,抓住物业管理这个服务群众最前线的“牛鼻子”做文章,通过组建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加强旧有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选聘大学生投身红色物业等方式,建立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街道和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治理、有序运行的格局,把物业服务队伍打造成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队。
杭州市出台《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物业管理活动,尤其是鼓励党员积极参与业主委员会工作,北京物业,通过党建工作解决业主委员会监督和管理问题,保证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构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联动服务机制。比如曾经闹得满城风雨的金都华庭业委会“罢免风波”,在临时党支部带领下,顺利化解了小区遗留下来长达4年的业委会问题,推动业委会工作进入了正常运行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