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过程,一些建筑经历岁月洗礼、风雨打磨稍显落后和过时,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一些老旧物业进行功能提升、外部更新,以满足时代的需求,这些提升往往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
在北京,大型单体项目改造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如盈科中心、中粮广场。在仅有的几个成功案例中,包括了中融国际信托旗下地产运作平台——中融长河资本改造的项目。
中融长河资本先后完成了对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大街1号院的开元名都大酒店物业、北京市朝阳区七圣中街12号院1号楼原百盛太阳宫店的商业物业的收购,改造之后升级国际绿色建筑LEED金级写字楼——信托大厦、中融信托广场。
中融国际信托执行总裁、中融长河资本首席执行官、国际金融地产联盟(IFFRE)常务理事王宇涛近日接受了《中国房地产金融》专访,复盘中融长河资本在城市更新方向单体项目改造的历程。
这些难能可贵的机会,几乎很难在北京市场复制。项目本身的成功不单单体现在租户的改变、租金的提升,还有城市更新下主动产业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尝试。
——国际金融地产联盟常务理事
中融国际信托执行总裁
中融长河资本首席执行官
王宇涛
"不只是买的好,还要会改造"
为什么会选择上述两个项目来改造,谈到这一选择时,王宇涛说:“北京市场大宗交易本来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场,不是说我们面临很多的选择,而是面临的选择太少。这些项目在当初取得的时候,也是经历过一系列激烈的竞争和投标。”
一些很优质的物业,以原有的酒店、商场运营形态来看,没有发挥应有的潜力,其中暗藏价值。王宇涛认为,仅从基金、资本的角度来看,不去研究建筑本身,不从运营商角度去看待问题:研究工程图纸、电气图纸、与物业设计院沟通、亲历一线考察,你不会看到这一物业的全貌。
“这些物业在北京市场上非常难得,不具备可复制性,市面上符合我们的投资标准的物业屈指可数。我相信有很多房地产私募基金团队都非常优秀且具备实力,为什么市场出现了一些实操案例之后就没有再出现,因为这些优质物业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你稍微有些犹豫,机会就会错过,我们能够获取这两处物业进行改造提升,除了有运气成分在里面,更多的还有我们对北京市场的了解,以及每天都在不懈寻找投资物业的这个因素。”王宇涛说。
王宇涛所说的可遇不可求,是指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建设项目规划使用性质正面和负面清单》和《北京市新增资产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明确了北京东、西、北五环路和南四环路以内,禁止新建酒店、写字楼等大型公建项目。除了朝阳区CBD中服地块、金融街丽泽商务区有少量新增的商业物业外,其他区域难见新增商业物业,改造类项目因此成为地产投资机构追捧的香饽饽。
“北京核心区供应量减少,但需求并没有下降,且是稳步上升的趋势,才使得这些存量物业显得更为稀缺。”王宇涛说,中融长河资本改造的这两个项目,在北京独特的商业地产市场中也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在改造过程中,中融长河资本注重改造的投入,注重对环保标准的要求,中融信托广场(原百盛太阳宫店)获得LEED金级认证,配备的国际领先PM2.5空气过滤系统、新风量可达40立方米/秒的新风系统,机场地铁公共空间常见但写字楼十分少见的AED心脏除颤仪,也在同区域写字楼内首次引入配备。
“我们在改造之初,向更为精细的地方去思考,从运营管理角度、从主动为租户提供服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王宇涛说,从来不将自己看成开发商,也不看成房地产基金,就是一个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让租户感受到在很多方面是为他们所考虑的。
“我经常在思考,金融和地产如何有效结合?建筑和周边环境如何有机互动?在拿到这两个项目后,我们希望打造出北京市场上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王宇涛说,工程尚未完工中融信托广场就被大众集团相中作为中国区总部,信托大厦也迎来了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近两万平米的主力客户租约,中融长河资本更新改造的理念获得了外资机构、银行、大型金融机构的认可。
北京这两个项目改造之后,由于硬件设备的有效提升,中国物业搜索,从租金回报上来看获得了大幅提高。
“虽不是新建的甲级写字楼,但更新后的设备设施、管理水平一点也不低。所以说,对于单一物业的更新改造,不是说收购方具备资金实力、开发经验就可以做成一个成功的项目,赢得市场的青睐、获得不错的收益。”王宇涛说,城市更新类项目的成功,来自投融管退四个方面的协同效应,往往体现的是团队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