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给你提供最大化的资源变现渠道。
联系:184-110-75616 李经理
全国政协委员田在玮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 今日下午16时15分,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政协委员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主题记者会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保障房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人民政协报记者:请问田委员,许多房地产企业现在认为参与保障房的建设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只是在尽自己企业的一份社会责任,对这个观点您如何评价?另外,您参与建设了保障房,曦聚绰,对其中的各个环节也十分清楚,您认为从您的角度来讲,当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此外,建成之后的物业管理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人资环委副主任田在玮:我们作为保障性住房过去的建设者,现在看起来建设过程中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进一步的管理、维护和运行。根据国外的经验,在后期的管理、维护和运行中的费用大约是建设时的两倍左右,这样大量的资金如何解决和筹措,后续资金用什么形式进行匹配,这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加紧研究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后期保障性住房的运行管理中,无论是水电、气热还是邮电储蓄等等各种配套,都需要企业进行运行,业主社区,他们的费用从哪来,这个问题要得到落实,尤其是后期的物业管理。如果我们不是从机制、体制和资金上落实到位,这个问题就很难,如果这个问题不落实到位就会形成新的瓶颈。究竟是用市场的方式进行物业管理,还是用政府的手段进行物业管理,应该尽快拿出一个好的办法。
前段时间我看各种媒体报道了上海陆家嘴等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弃管普通的商品房社区,已经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反响。为什么弃管呢?因为咱们现在物业管理的收费标准是十年前确定的,一直没有进行调整,就拿保洁员的工资来说,已经翻了三番,物联招聘,再加上五险一金,再加上物料等等的涨价,所以物业企业无以为继,亏损就弃管,假如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会产生一些连锁反应,建议尽快研究,这也是保障性住房的一种,他们收费标准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整。目前看起来,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应该立即组织进行研究,看看资金究竟应该怎么投入,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是什么,谁来做物业管理的主体,是要使保障性住房健康稳定发展重中之重的一个问题。
刘克崮:集中全民智慧 让老百姓住房更快更好得到改善
杨超:政府应加快保障房的立法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刘克崮: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波动较大 需统一认识
李稻葵:房地产“退烧”和“解毒”两件事同时要做
李稻葵:保障性住房应该向在地的重点行业倾斜
政协委员谈怎样看待保障房建设“大跃进”
张泓铭:十年来关于住房保障法的顶层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李稻葵:保障房建设是我国房地产问题的“解毒剂”
刘克崮:对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应有总构思 “住者有其屋”概念要调整
张泓铭:保障房不能变成某一个部门的福利
李稻葵:在部分二三线城市 房屋空置问题触目惊心
李稻葵:保障房可以成为各级政府长期持有的财政收入来源
李稻葵:应该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保障房
田在玮:如何动员社会资金加入到保障房建设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泓铭:建议组建中国住房保障银行
刘克崮:需房人与房屋的划分要对应 经适房的概念不清晰
李稻葵:在集体土地上建保障性住房要注意四方面问题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