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PO早知道消息,烨星集团于7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人融资有限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这次赴港IPO,烨星集团也算做了些“功课”:一是改变名称,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鸿坤物业;二是终止新三板上市,物业浙江,其于2018年8月1日在新三板挂牌。换了马甲、更了赛场,新瓶装旧酒,投资者是否愿意买单?
大本营市占仅0.7%
烨星集团是一家物业管理服务供应商,向中国住宅及非住宅物业提供全方面的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
发源于北京,但烨星集团的雄心不止于北京。经过16年的发展,烨星集团的业务范围已遍及京津冀地区、海南省、湖北省及陕西省的八个城市,管理的总收益建筑面积约为4.6百万平方米,包括21项住宅物业(总共超过38000个单位)及15个非住宅物业。
(烨星业务版图 资料来源:招股书)
京津冀仍为烨星集团的主战场,其收入85%以上来自这三个地区,来自其他省份的贡献明显偏小。其中,湖北、安徽、江苏的业务开展始于2017年,陕西更是晚至2018年。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当分散,烨星集团也只能从中吃到一小块肉。截至2018年,按所管理的总建筑面积计算,北京非国企北京开发商附属公司物业管理市场上的十大公司占约11.8%的市场份额,烨星集团仅以0.7%排名第九。
(烨星市场竞争力 资料来源:招股书)
相对而言,来自广州、重庆、深圳的外来户跃居地主之上,物业导航,前五名无一例外由外地物业公司把持。同第一名2.17%的市占率相比,烨星集团尚不足前者的三分之一,巩固大本营的优势地位迫在眉睫。
净利增速缩至个位数
随着城市人口及人均住房面积增长、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投资以及多元化增值服务及管理费上涨,近年来中国物业市场迎来不错的机遇。
2014-2018年中国物业管理市场规模由146亿平方米增至217亿平方米,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10.4%。据灼识咨询预计,2013年物管市场规模将增至345亿平方米,5年复合增长率为9.7%。
(中国物业管理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招股书)
受益行业红利,烨星集团也一度嗨到爆。2016-2018年烨星集团收益从1.17亿元增至2.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6.8%;同期纯利自1755万元增至3722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5.6%。
然而,事实被年均二字掩盖,且不利情况正在出现。就同比增速来看,收益增速由2017年的64%腰斩至2018年的31%,2019年前4个月更是只有10.4%;纯利增速由2017年的103%跳水至不足5%,2019年前4个月竟然负增长17%。
(烨星利润表 资料来源:招股书)
烨星集团将利润的下滑归结于不断增长的劳工和分包成本。据悉,这两项成本占烨星总成本的比重正在不断提升,2019年合计份额已超82%,但较2018年略微下跌。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天津、河北及河南的最低工资分别达到2120元、2050元、1380元及1520元,四个地区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8%、5.1%、3.3%和11.9%。
(烨星成本机构 资料来源:招股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