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是造福群众改善民生的关键小事,河北物业网,也是优化城乡环境品质的发展大事。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对砖桥巷等9个老旧小区实施了整治改造,总改造面积达34.3万平方米,直接受益居民3630户。在推进改造工作的过程中,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主线,走出了一条“党建+共建,最多改一次”的江北老旧小区蝶变之路。
党建引领找出“最大公约数”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到千家万户,关键点在于,找准居民群众的共同价值和最大利益。为此,根据江北实际,我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通过基层党建工作引导群众从小区管理的“局外人”,变成小区改造的“主人翁”。
甬江街道拥有9个社区,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各方作用,搭建起一个多方参与的共治平台。“业委会、物业、环物委都是社区的建设者,社区的建设缺一不可。”创新八联工作法的包家社区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业委会每周或每月一次碰头,听一听居民的声音,再到社区提一提意见,到物业查一查账本,当好社区的“桥梁”、群众的“眼睛”;建立各方参与的物业联席会议制,每月议事,每季考核,有针对性地解决共同问题,疏通小区管理的痛点、难点、堵点。
甬江街道在全市首创的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八联工作法”,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事务及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我区专门出台相关《意见》,在小区业委会积极推进“红色业联体”建设;在未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则以党员为核心建立居民自治小组,派驻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业委会和居民自治小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大方向和主导权。例如白沙街道正大花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红管家”,作为骨干参与居民自治小组,推进小区治理和改造。“红管家”会同党员干部通过破解“僵尸自行车”等居民群众关注的顽疾,成为了小区改造的意见领袖和主心骨,确保了正大花园小区顺利纳入2019年度改造计划。
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核心,推动成立改造工作自治小组,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原则,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开门纳谏。白沙街道贝家边小区作为全区首批老旧小区改造单位,在改造过程中,先后召开“睦邻议事会”10余次,组织意见征求600余人次,收集提供建议50余条,有效保障了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对于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分歧与事项,由基层党组织出面,组织部门、街道、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代表等五方召开民情恳谈会,采取“民事民说、共商共议”的方式予以解决。此外,中马街道槐树小区针对各方分歧较大的闲置煤气站拆后利用问题,通社区党支部上报,街道出面组织“居民说事”专题会议,经过方案比选和投票,中国物业搜索,多数业主选择改造成公共停车位,有效缓解了槐树公寓停车难问题。
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重要考场,推动党员在改造中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白沙街道贝家边小区的防盗窗改造中,不少党员就带头拆除“鸽子笼式”防盗窗。看到改造成果后,其他居民纷纷主动要求更换,改造比例从原先的30%提高到了98%。还有退休党员熊佩娜在担任庄桥街道三和嘉园小区业委会主任期间,形成了“熊阿姨345工作法”,带动三和嘉园在老旧小区改造各项工作中走在前列,小区房价也比周边每平方米高出2000多元。与此同时,全区以“三服务”为抓手,发动778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1500名街道社区干部包干到户,深度参与全区老旧小区的治安巡逻、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岗位。
共同缔造画好“最大同心圆”
老旧小区改造利益多元、项目多重、情况多变,这就更要充分调动起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力量,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原则,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氛围。
政府“一盘棋”谋划。我区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内容,与区块建设、交通提升、棚户区改造等同步规划、统筹实施。在启动改造认定标准上,构建完整的技术评估体系,统筹考虑改造项目“上不上”的问题。对全区62个2000年前建成小区进行全面摸底,出具“体检报告”,排定改造优先级次。
在改造工作计划安排上,实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动态管理,统筹考虑改造项目“什么时候上”的问题。对已纳入区块开发范围的老小区暂缓改造,防止资金浪费沉淀;对拟保留老旧小区按照环境评价、意愿征询和资金落实情况,每年年初划定改造范围,经街道推荐、部门初评、社会公示和会议联评等流程,确定最终年度改造计划,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确保江北区在2022年前基本完成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