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南京市电梯质量安全报告“出炉”
电梯困人率下降20%,江北新区诞生两个“电梯之最”
南报网讯(通讯员 张艳 记者 邹伟)3月8日,南京市质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物业,公布2017年度全市电梯质量安全“白皮书”,向社会公开全市电梯数量与分布、从业人员情况、安全状况、安全监管工作、典型案例以及2018年电梯工作安排等内容。这是该局第四次编制“白皮书”,以全面反映南京市电梯质量安全进展,促进企业与相关方落实电梯安全质量责任,科学指导电梯安全质量工作,保障市民乘用安全和出行便利。
全市电梯增速放缓,安全状况平稳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市拥有各类电梯共84363台。全市电梯数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江宁区、浦口区、栖霞区电梯数量位列全市前三,占43.94%。全市新安装电梯7949台,年度增长10.47%,电梯增长率连续5年略有下降,与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成正比。全市有电梯制造企业4家,电梯维修保养企业149家,其中具有安装资质的企业120家,具有改造资质的企业27家,使用单位8762家。全市具有电梯持证安全管理员6679人次,电梯持证操作人员19144人次。
江北新区诞生两个南京“电梯之最”
随着江北新区的发展,南京“电梯之最”在2017年发生了变化:截止到2017年底,我市提升高度最高的自动扶梯,由虹悦城自动扶梯变为红星美凯龙浦口店提升高度为16.5m的自动扶梯;载重量最大的载货电梯,为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厂房曳引驱动载货电梯,额定载重量13500KG;此外,“白皮书”统计出目前全市电梯数量最多的使用单位是南京银城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共1581台。
全市电梯困人率下降20%
2017年,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共处置电梯困人故障7193起,解救被困人员9929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1.07分钟,现场实施救援平均用时5.35分钟,全市电梯月平均困人率为0.88%,与2016年同比下降20.00%,实现连续三年下降。全年发生一般电梯事故1起,死亡1人,全市电梯安全状况总体稳定。
从检验情况来看,全市电梯检验一次合格率87.6%,与2016年基本持平,检验结论判定为不合格的电梯442台。其中曳引式电梯检验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井道封闭、对重标识、井道壁间距不符合要求,底坑渗水或积水,维保合同过期,管理人员未持证,安装资料不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不完善等,主要原因是部分建筑土建施工不符合标准要求、辅助设施不能及时配套到位、电梯安装维保施工不到位、使用和维保单位未及时整改。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检验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制造安装及使用单位资料、管理制度等不符合要求,上下出入口区域防爬装置及防护挡板等设置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是辅助设施配套不符合要求、相关设施损坏后未能得到及时修复。这些检验发现的问题,中国物业搜索,目前均已整改到位。
改革创新,提升电梯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2017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南京为全国首批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试点城市。南京市质监局积极探索,扎实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完成了“物联网+按需维保”“自我声明+信用管理” “应急+监管”“保险+服务”四项改革任务,实现试点预定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效。12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南京召开全国电梯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南京等地的改革做法。
截止目前,物联网监控平台覆盖全市3512台电梯,实现对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和预报预警;5家维保企业10个试点项目441台电梯开展“物联网+按需维保”首批试点,试点电梯运行状态平稳,故障发现时间、响应时间、排查时间均得到缩短,维保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开通“南京电梯”微信公众号,市民可以随时查询电梯使用、维保、检验、监管、应急处置、保险等多方面的质量安全服务资讯,还可以进行投诉举报、一键救援、保险理赔等;首批二维码铭牌覆盖鼓楼、建邺、江北新区1.5万台垂直电梯;引导鼓励维保企业开展维保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主要零配件价格公示,全市72家三星级以上维保单位均制定了高于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维保服务标准,对社会公开承诺;25家电梯制造企业分公司、维保企业向社会公开主要零部件价格。建设电梯监管资讯化平台,建成南京智慧电梯“一库五系统”,实现资讯发布、综合监管、应急处置、运行监测、数据分析五个系统互联互通,“南京电梯”APP综合监管系统上线使用,实现监察机构、应急处置机构、使用单位、维保企业、保险企业多方共享共用,进一步提升电梯质量管理水平。
深化多元共治,全面加强电梯监管力度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央企物业管理托管,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物业服务费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招标代理等一条条服务面向全国各省市组建特许经营 连锁服务公司。
合作咨询电话:184-110-75616 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