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商务部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世邦魏理仕开展购物中心发展指数的相关调研及编拟工作。发展指数的样本参与企业包括万达集团、苏宁置业、印力集团、大悦城地产、华润置地、永旺中国、爱琴海商业集团、步步高、新城吾悦广场、佛罗伦萨小镇等优秀企业。以下为年度报告节选。
一、总体指数及分项指标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综合指数录得68.5,同比上升1.3,且高于荣枯线18.5,快粉,表明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处于持续回暖和向好的通道内。其中,现状指数录得65.1,同比上升0.9,并高于荣枯线15.1,购物中心业主的市场信心持续增强。预期指数录得73.5,高出现状指数8.4,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1.8,说明大部分业主对市场发展和项目运营持乐观、向上的预期。
2. 销售额、租金收入表现良好,成本压力犹存
从现状指数的分项指标来看,“宏观市场”指标录得76.2,显著高于去年同期值11.1。观察期内, 57%的业主表示旗下项目所在城市内的购物中心市场平均出租率有所提升,而2016年仅有46%的业主如是表示。
“租赁活跃度”指数录得81.5,物业,同比提升2.5,并高于荣枯线31.5,说明2017年市场对购物中心的租赁需求进一步加大,实体零售品牌仍在寻址拓店,同时,全渠道零售催生的新业态和新品牌如生鲜电商超市、互联网健身房等亦在协同去化购物中心内的面积。
“运营表现”在所有分项指数中录得最高分值92.7,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上升2.8。2017年有93%的购物中心同时录得销售额年增幅和租金收入的增长,较2016年录得的83%(销售额增幅)和90%(租金收入)进一步提升。
“成本控制”指数分值为33.4,物业,同比下跌3.3,并低于荣枯线16.6,表明购物中心企业在成本支出上仍有增加。在具体支出项中,对大数据和零售新科技的投入仍然是购物中心运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仅有一家受访企业减少了该项支出,其余99%的企业均保持甚至追加了投入。在选取部分企业进行2018年零售新科技运用领域的调查中发现,配置智能停车系统(69%)和搭建大数据平台(67%)是购物中心业主最关注的新科技类目,亦有23%的业主表示在2018年将引入室内导航/智能导购系统。此外,部分企业的雇佣成本有所上升也是 “成本控制”指数下滑的原因之一。
二、区域和城市能级指数
1. 华东保持领先,东北地区转好
从区域综合指数来看,7个区域综合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以上,说明全国购物中心市场大体上保持健康发展。各区域指数由高到低分别录得华东(71.0 / 同比上涨1.7)、东北(69.7 / 同比上涨14.3)、华中(69.2 / 同比上涨0.4)、华南(68.3 / 同比上涨2.2)、华北(68.1 / 同比下跌3.1)、西北(67.8 / 同比下跌1.3)和西南(62.1 / 同比下跌0.1)。具体来看,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继续引领华东地区,华东地区购物中心保持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综合指数显著提升,主要受益于沈阳、哈尔滨一些优质项目在客流、销售额、租金收入等方面的转好,但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进程仍然滞缓。华北地区录得3.1的同比跌幅,主要因为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少量项目出现客流或出租率的下跌。但北京市场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和领先地位,各项指标均有提升。
2. 一线城市租赁活跃,市场优势显著
从城市能级指数来看,北、上、广、深四城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一线城市综合指数录得70.0,分别高出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2.2和2.1,但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6,老旧物业的调改造成的出租率暂时下降是一线城市分值略有下滑的主要原因。然而,一线城市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京、沪两地万亿级的消费容量依旧是国内外零售品牌扎根的主战场。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位列“全球国际品牌渗透率”榜单的第3位,领先纽约、香港、巴黎等城市,北京排名由2016年的第12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9位。品牌持续的进驻和拓展意愿使得一线城市在“租赁活跃度”分项指标上明显高出二线和三线以及下城市6.5和8.6,录得86.0。
3. 强二线城市表现突出,三线城市稳定发展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央企物业管理托管,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物业服务费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招标代理等一条条服务面向全国各省市组建特许经营 连锁服务公司。
合作咨询电话:184-110-75616 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