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给你提供最大化的资源变现渠道。
联系:184-110-75616 李经理
中国江苏网6月1日讯 实现群众的安居梦,这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妥善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近年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两聚一高”、加快资产强市,围绕提升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住有安居水平,着力打好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系列“组合拳”。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保障房托起安居梦
住房保障,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翻开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宏伟画卷,一个个项目铺排特色凸显,覆盖范围更广,也让更多的民众受益。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实现“住有所居”的全面小康梦想,必须建立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和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两个体系,构建乐居、康居、安居、廉居的住房制度体系。近年来,市住房局多元普惠,倾力描摹民本港城的幸福蓝图。以2016年为例,全市基本建成公租房1500套,其中市区1026套;市区有2300多户中低收入家庭通过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经济房、租赁补贴等方式实现了住有所居,其中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97户;茗怡花园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配套工程共约4.5万㎡的续建工程全部竣工;全面推进共有产权保障房工作,开展的《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创新研究》被列入住建部科技项目。市区茗昇花园项目荣获江苏省建筑业最高奖“扬子杯”奖,茗泰花园项目被评为江苏省公共租赁住房示范项目,充分体现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发展理念。
着力提高保障性住房分配效率,公租房分配进度快于全省总体进度。据省住建厅通报,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2013年底前政府投资公租房分配率为83.7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21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四。下一步,市住房局将按照省政府与我市签订的《2017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督促各县区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公租房在内的各类保障房分配工作。
此外,从更好地服务困难群体角度出发,市住房局对市区保障房申报方式进行了调整,将以前的定期组织报名调整为常年受理、定期审核,确保了更多符合条件群体申报和享受住房保障的权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为立足于解决城市困难群体住房困难的“民心工程”,保障性住房便凝结着这样的承载与向往,成为港城一道令人瞩目的民生风景。
提升生活环境颜值
对于一个怀旧的人来说,老房子里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在港城,有相当比例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老小区。上下楼困难、停车位不足、绿化稀疏、活动空间少,这些先天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对住房品质的追求。
如今,这些老小区如今的“颜值”提升了很多。2016年老旧小区改造是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年投入改造资金5559.14万元,完成92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涉及小区总建筑面积342.1万㎡,惠及群众2.9万户。
同时,2016年全市整治危旧房屋15.16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06.8%,其中通过大修、小修治理解危危旧直管公房4.2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6.5%。同年市住房局还按照住建部出台的标准,牵头在全市开展了危旧房排查工作,为今后危旧房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从今年开始,市住房局紧紧围绕全市“三改一拆两清理”行动部署,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港城为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对建设时间长(主要指2001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居住小区)、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设备过时老化、环境脏乱差、无物管或管理不善的老旧小区进行第二轮综合整治改造。采取市、县区联动和以改促管、建管并举的方式,通过改造实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配套基本齐全、小区管理相对规范、环境美化亮化、群众比较满意的目标。
按照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方案,今年,市住房局将推进老旧小区第二轮改造工作,计划改造60个老旧小区。与此同时,全市计划治理改造城镇危旧房8.5万平方米,维修治理直管公房1.5万平方米。
健全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较为平稳,但也面临着多重压力。这就要求房地产规划、管理和配套政策必须立足长远,朝着更加科学、更加细致、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谋划。
2016年以来,针对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市住房局科学分析研判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加快推进房地资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房地产交易网上备案制度,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诚信度高低实施差别化管理,根据房地产区域销售情况合理把控预售审批节奏,积极去库存。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市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分别为8.4个月、7.9个月,比2015年末分别减少11.3个月和10.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