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省唯一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村级幼儿园迎来了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围在徐敏老师身边蹦蹦跳跳,特别开心。
兴山县古夫镇咸水村位于深山峡谷之中,这里目前仍然是天寒地冻、冰凌袭人。42岁的教师徐敏为了把校园布置一新,已忙碌好几天了。
虽然当天只有4名幼儿进园,但报名工作从早上一直忙到傍晚。吃过晚饭,徐敏又步行近2公里山路家访,劝另外两名孩子的家长让其尽早入托。
只要一见到孩子,她就忘记了恐惧和孤独
咸水村因河水咸苦而得名,地处偏远,山高谷深,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被列为省级深度贫困村。
2016年至2017年,市直驻村工作队及相关部门极力帮扶,在河滩上建起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安置贫困户104户近300人,规模为全省第二。
如何让安置小区的孩子就近入托?兴山县教育部门特事特办,以最快的速度、较高的标准,办起了全省唯一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村级幼儿园。
幼儿园建好了,谁进山支教?幼师95%以上都是女性,从县城转岗到偏僻山村,条件艰苦,谁愿意去?县教育局等部门经过反复挑选,最后选中了具有25年教龄的县直幼儿园优秀教师徐敏。
当休假中的徐敏接到教育局电话时,她犹豫过:长期在县城任教突然到乡下去,能不能适应?儿子正在上高中,处在关键时期,丈夫在外省工作,公爹公婆年迈体衰,也帮不了忙。但精准扶贫是政治任务,不可推卸。再说,局领导选中自己,是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最终,她把儿子送到武汉公婆家寄读,只身进山任教。
开学前,古夫镇教育干事张拥华安排中学的皮卡车送徐敏前往咸水村报到。一路上,车行悬崖峭壁,徐敏胆战心惊。一到幼儿园,她就忙开了,白天布置环境,晚上扫泥渣、擦玻璃、做教具,一直忙到凌晨3时多。
从教室出来,周围一片漆黑,园内鸦雀无声,先前的疲累抵不住恐惧,徐敏快步跑回寝室,反锁房门,几乎一夜无眠。
村里有了幼儿园,村民们十分好奇,第二天开学时,纷纷进园观摩咨询。
“条件和城里的幼儿园一模一样!”这天,6个幼儿在家长的护送下报名入园。看到质朴可爱的幼儿们,徐敏很快忘掉了前一夜的恐惧。
夏夜,蚊子嗡嗡乱飞,虫子在纱窗上乱撞,厕所里还爬出蜈蚣……安置小区此时还在后续建设之中,网络不通,手机无资讯,徐敏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有时候,深更半夜还有流浪狗在幼儿园附近嗷嗷嚎叫,吓得她捂在被子里不敢露头……
2017年11月的一个周末,徐敏要回县城为学生购买生活用品。途中下起了雨,寒风刺骨。她坐便车到花坪电站,却遇到道路扩修。她只好下车步行,走了3公里路来到渡口。可船行驶途中舵机坏了,方向失控,后又转搭一艘破烂不堪的小船,在风雨交加的河面上颠颠簸簸行驶了10多公里。
上岸后,雨越下越大,拖矿的货车溅起的泥水打在身上,弄得她成了“落汤鸡”。到达县城已是晚上10点多,市直驻咸水村工作队队长王俊生看到如此情形,感动地说:“徐老师,我接你吃涮羊肉火锅,暖暖身子,压压惊!”
贫困山村的孩子,也应享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幼儿园,我们何必舍近求远呢?”12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郑远红,把女儿从县城转回安置小区村级幼儿园。在贵州打工的村民鲍勇听了徐敏的育儿方法介绍后,也把自己的孩子留了下来。
村党支部书记段申荣算了笔账,娃娃们送到城区上幼儿园,交通费一周往返26元,陪读家长租房费每月需400元、误工费3000元、生活费500元,一年要多支出4万多元。“幼儿园办到村里,真是为贫困村民办了件大好事!”他感慨地说。
家长们的信任,让徐敏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她暗下决心,一定把先进的育儿理念带进山里,让贫困家庭的幼儿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留守男孩淼淼性格倔犟孤僻,时不时抱着柱子大喊大哭:“我要妈妈!”看到这一幕,徐敏心疼不已,蹲下身子抱起来哄,很快把孩子逗乐了。午睡时,她又亲亲孩子的小脸,让他酣然入睡。没过多久,县教育局安全股的人员来园检查,不料淼淼跑到大门口撒起尿来。“为什么要把尿尿撒在门口?”淼淼理直气壮地说:“爷爷就在家门口撒尿啊。”经过徐敏老师一段时间帮助,淼淼终于养成了上厕所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