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在大房企经营业绩节节攀升之际,绿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景控股”)毅然决定在继续去库存的同时,向医疗服务行业转型。2015年,绿景控股曾计划募集过百亿资金布局妇幼医疗服务领域。
这3年间,绿景控股转型并不顺畅,持续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尚未有产出,合作方终止协议,进一步募资叫停等问题接踵而至。如今,绿景控股最终决定将这3年来所培育的大部分医疗业务出售。
按照其2017年报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目前并无土地储备,也无正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所拥有的存量物业也仅是少量车位和商铺。因此,其出售重组动作引发了深交所关注。6月20日,物联招聘,绿景控股针对深交所的质询进行了回复。
渐退房地产
据了解,在2015年转型之前,绿景控股主要从事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业务,所开发的项目主要在广州市花都区、佛山市顺德区及广西南宁市等地。彼时绿景控股注意到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规模较小的房地产公司竞争优势逐渐下降,因此,其认为作为规模较小的房企应该另觅出路。
尽管从2015年开始,绿景控股就开始筹划退出房地资产务,但《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其年报数据获悉,2015年和2016年,绿景控股的主要营业收入依旧靠房地产销售和物业管理带来的收入作为主要支撑点。
其中2015年房地产销售带来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占比从2014年的79.86%下降到34.51%,当年物业管理带来的收入占比达到60.66%,但医疗行业带来的收入仅4.83%。2016年,房地资产务销售带来的营业收入仍占大头,在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的占比进一步上升至93.28%,物业管理收入仅4.66%,医疗服务带来的营收占比更低,仅2.06%。
时至2017年,绿景控股退出房地产的动作基本完成,房地产销售带来的营业收入锐减至总收入的3.06%,物业管理收入上升至总收入的73.11%,医疗服务所带来的收入占比增加至23.83%。
但是,随着房地资产务销售收入的大幅减少,绿景控股2017年的业绩也显得较为难看。2017年度财务报告显示,该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大降9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减少359.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大幅减少526.40%。
对于业绩的“大变脸”,绿景控股归因于房地产板块的销售收入大幅度减少和医疗板块业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医疗服务业务收入较少所致。
转型医疗之困
在毅然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向医疗行业转型将近3年的过程中,绿景控股并不顺利。一方面,对于所转型的医疗资产需要持续大额的资金投入,此前募投未能成功,另一方面所投项目仍处于亏损状态,仍未实现自我造血。
根据绿景控股2017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中,医疗服务仅实现收入525.75万元,同比减少了14.73%。2017年医疗板块各公司的业绩情况显示,除了广州市明安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明安”)实现1137.20万元收益外,北京市明安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明安”)、明安在线(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明安康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安康和”)和南宁明安分别录得亏损2728.24 万元、2433.34 万元、645.21 万元、441.61 万元。
按照2015年最初转型计划,绿景控股计划募集过百亿元布局妇幼医疗服务领域。2015年3月,绿景控股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达成战略合作;9月,绿景控股发布100.5亿元定增预案,将所募资金用于建设包括北京儿童医院集团肿瘤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儿童遗传病医院、通州国际肿瘤医院以及南宁市明安医院在内的4个实体医院,此外还有一个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云平台和医疗健康数据管理平台两个平台。
按照计划,若定增完成,绿景控股即能顺利完成转型。按照其此前的测算,若项目成功实施5年内,业主社区,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带来的收入可累计达到百亿元以上,累计实现的税后利润在20亿元以上。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最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终止了与绿景控股之间的合作,上述计划最终付诸东流。
可持续经营能力成疑
值得指出的是,2018年2月,绿景控股曾对部分医疗服务行业产业进行大额增资,即广州明安对北京明安增资1.5亿元。增资完成不足半年,绿景控股则公告称将出售培育3年多的医疗产业。
根据绿景控股发布的重大产业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显示,公司拟将以2.84亿元的总价出售全资子公司广州明安持有的北京明安100%股权、明安康和100%股权和南宁明安70%股权。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央企物业管理托管,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物业服务费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招标代理等一条条服务面向全国各省市组建特许经营 连锁服务公司。
合作咨询电话:184-110-75616 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