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资本力量的涌入,需求上升、技术应用、“互联网+物业”等都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面对市场竞争愈加白热化,投资并购更加多元化,企业分布趋向集约化发展趋势,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航物业”)积极推动转型,迎难而上,通过聚焦机构物业、提供标准化服务、布局智慧物业等措施,实现快速发展。
中航物业董事总经理刘文波表示,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贴近民生,其服务质量的好与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晴雨表。所以,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的诗和远方——创造美好生活。
中航物业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中航国际的骨干企业,中航善达(股票代码SZ000043)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卓越的机构物业平台运营商。依靠强大的航空工业背景和技术,逐步成为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力量,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首批国家一级资质企业,连续多年在全国物业管理行业排名前列。
在一系列创新发展思想的引领下,中航物业实现了裂变式发展,各项经营指标不断攀升。截止至2019年3月,公司实现了全国布局,已进驻城市60余个,涵盖19个一级行政区,全国服务的项目总数530多个,管理面积超过6500万平方米。先后获得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机构类物业特色服务第一和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多次服务国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宴会、全国两会等国际、国家大型会议活动。
机构物业的领头羊
随着物业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各大企业都围绕自己的战略目标设计商业模式,差异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在中航物业看来,物业管理未来市场需要的,必定是知识密集型的,能够为客户量身定造各类服务的物业管理咨询公司,中国物业搜索,以输出物业管理方案和管理技术为主业,提供咨询策划、组织协调等专项服务,以及前瞻性把握市场发展规律的公司。
刘文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航物业致力于成为中国卓越的机构物业平台运营商,帮助客户完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立足于市场化的发展战略,从商业模式、内部管控、人员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战略变革,中航物业快速推进转型与升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机构类物业发展道路。
中航物业结合自身优势,将市场拓展的目标定位于机构类物业,将核心业务聚焦于政府类、公共类及企业总部类物业,涵盖金融、通讯、制造、能源等行业,包括教育、民生、公共服务等政府、企事业单位,被业界称为“机构物业大管家”。
围绕机构客户的核心诉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中航物业发挥自身的核心资源优势,提高客户的价值体验,与客户建立融合、互信、共赢的的合作关系把各项专业服务融合提供一体化服务,设立了楼宇、电梯、保安、产业、餐饮、航电科技等专业公司,配以专业的服务方案策划能力,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优质供应商资源,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服务内容除了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之外,还包括会议服务、餐饮服务、重大活动、重要的组织接待等延伸服务,甚至是银行大堂经理都是由物业提供的。
“通过一体化服务将机构客户的行政后勤、不产生增值效益的业务甚至是一些主业都承包过来,为他们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刘文波说,“把所有业务整合在一起,就会产生规模化效应,同时也会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能力。”
如今,中航物业已确立了在中国物业管理高端市场的优势地位,全面进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图书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郑州奥体中心、广东全球通大厦、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经济日报社、深圳大学总医院、中山大学、安徽创新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一系列大型机构类标杆项目,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
行业标准化的统筹者
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必然要求。但是,当前,物业管理行业整体仍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存在规范意识薄弱、品质差异明显、社会认知偏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与行业标准缺失和标准供给不足密切相关。
刘文波认为,标准化是一个行业成熟度的体现,面对服务业标准的严重短缺,必须要有前瞻的企业站出来,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标准化建设。
然而,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几近空白,此外,既懂物业服务行业相关技术又懂标准化知识的人才极为稀缺。中航物业是最早认识到这一行业问题并采取行动的企业之一。公司组建了标准化队伍,并从在管的物业项目中挖掘出最佳的服务产品并拨出标准化专项资金,传承了航空工业人的工匠精神:严谨、标准、创新,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标准化建设路径,成为行业标准的领跑者、标准化工作的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