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再赴雄安新区,看千年之城这样起步
时间:2019年01月17日 09:22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作者:沈忱 龚雪辉等 编辑:陆权香
1月16日,习近平2019年首次国内考察第一站来到了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时隔近两年之后他再访雄安。两年间,物业,千年之城勾勒出了怎样的蓝图?这次考察,总书记在雄安看到了什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新闻眼》为您带来前方报道团队的新鲜资讯。
1在这里,看见雄安的未来
习近平考察雄安的第一站是市民服务中心。他听取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的介绍。在市民服务中心内的规划展示中心,可以看到雄安新区的来龙去脉,也能看见这座千年之城的未来。
△规划展示中心的一展厅“新时代的战略决策”。(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这里展示的是雄安新区规划理念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孕育历程(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展厅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最近刚刚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京畿大地上的这一抹未来之蓝,就是雄安新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图片来源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这是雄安新区建设的起步区,规划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上方红点标注的位置就是习近平这次去看的市民服务中心。(图片来源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雄安新区即将进入开工建设阶段。起步区中的启动区(红色虚线之内)将会“打头阵”。启动区要建成什么样子?12家国际一流团队打起了擂台,提供了高水平的规划方案。最终,三个团队胜出。
△雄安新区视频沙盘(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在展厅的结尾部分展出的是近期重点工程项目,其中就包括去年12月刚刚开工的雄安高铁站枢纽片区。
△雄安高铁站枢纽片区效果图(央视记者拍摄)
在这个展区,习近平通过大屏幕连线建设工地现场。
△正在雄安高铁站工地作业的工人 (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雄安高铁站工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2“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这里是怎样做到的?
习近平随后来到市民服务中心内的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视察服务窗口,物业,与工作人员、办事群众和企业代表交流。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这里正在用数字技术打造“一站式”政务办理模式,真正实现让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在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的企业主施广强。(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施广强说,他所在的北京企业“便利蜂”能来到雄安新区经过了一场“考试”。雄安新区的初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企业的“门槛”要求非常严格。不过,政务服务中心只用了大半天就办完了他以往需要近二十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这让他很开心。
△当天的业务办理状态都通过这块屏幕实时显示出来。(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这是当天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好营业执照的部分企业代表。(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3雄安新区的智能“神器”
雄安将要创建未来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习近平到访的政务服务中心,就有一个高科技的名字——“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模式,就是充分利用被动式自然能源和内部热源,既能保证舒适度,又可以实现低能耗运行。(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在习近平这次考察的路线上,一些智能环保“神器”随处可见。
△一辆小型无人驾驶智能公交车在市民服务中心行驶。(央视记者拍摄)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央企物业管理托管,我们可以介入资产接收、工程总包、投资管理运营。
这里可以物业服务费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招标代理等一条条服务面向全国各省市组建特许经营 连锁服务公司。
合作咨询电话:184-110-75616 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