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步伐不断加快,住房城乡建设部依法取消部分行政审批事项、职业资格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作出相关规定。在此背景下,物业管理行业的门槛正在逐步取消,走进了新时代。
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研判行业形势,需深刻理解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对其产生的长远影响,通过理顺思路为企业后续发展找准施力方向。
第一、政策环境
资质取消落到实处。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核定成为历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行业门槛逐步放开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从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取消、企业二级及以下资质取消核定,到一级资质取消核定,物业管理行业将真正步入无门槛的直面竞争时代,给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带来机遇。
酬金制计费份额的增加。从非住宅到住宅项目,酬金制计费可以减少委托代理的矛盾,委托方通过参与服务过程的管理,能够快速与服务方建立互信,进而有利于建立“去中介”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在增强服务履约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服务人员得到应有的待遇和福利。随着全国各地实施酬金制项目的增加,广大业主认识到酬金制模式的优势,并在更多的领域加以推广。
公平竞争的氛围正在形成。门槛的消失使更多的企业站在了同一竞争平台,企业公平竞争的氛围正在形成。结合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提速,以及“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事项的开展,会有更多的物业服务走向公开采购或推向市场,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也会迎来在竞争中展现自身优势的机遇。
信用管理得到认可和推广。当前,围绕物业管理行业的征信机制正在全国各地深入推行。以天津为例,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招标项目后期回访巡查等事项已施行多年,个人信用机制的建立与应用也正在逐步完善。
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的取消。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规定,业主社区,自2017年12月28日起,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再受理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申请,停止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审批。此举不仅是主管部门“放管服”总体思路的进一步实践,也彰显了政府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向事中事后监管,物联招聘,降低市场主体在交易中的行政成本,营造良好规范的竞争氛围、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决心。
第二、物业服务企业营商环境
创新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许多创业者投身于物业服务行业或与之相关的下游资产链,而建立企业门槛的逐步放低,也将助推物业服务企业的大批量成立。
SaaS(Software-as-a-Service 软件即服务)模式让管理更便捷。现阶段,为企业提供SaaS服务的软件平台纷纷出现,让企业从出生到长大变得更加容易。如云记账、律师云等一系列服务,软件即服务理念,让物业服务企业在依托租赁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拥有了便捷和高效。另一方面,服务过程的可追溯性一直以来是物业品控的关键。时下,记录物业服务过程的SaaS服务软件也已出现,先进技术的施行让物业服务过程可查、可视、可控、可测量。
事业合伙人机制深入人心。随着事业合伙人机制、项目合伙人机制的广泛运用,从房地产到餐饮服务等领域,包括物业管理在内的各行各业,事业激励的效果和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物业服务管理行业属于服务业,人的作用十分重要,事业合伙人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和活力,体现了员工的价值。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有令人满意的服务,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第三、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
共享维修工。随着服务集成商模式与资讯化呼叫技术的逐步成型,共享维修工已经成为现实,物业服务企业不必过分担忧工程技术人员的短缺,从而充分实现了物业人力资源的集约应用。
物联网应用。物联网技术在设施设备管理上的应用,既降低了运营管控的成本,又增加了运行的可靠性,成为打破物业中介属性的重要力量。结合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人们不再担心因更换服务企业而影响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基于互联网与日常服务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创造价值与传递价值的作用已不可限量,深入人心的共享经济已让人们高度认可并充分享受。未来,物业服务企业能否与“互联网+”全面对接,也将成为自身能够走得更远的重要一环。